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

世界上最毒的海蛇就在东南亚

眼鏡蛇
龜殼花
锦蛇
红树竹叶青
竹叶青
眼镜蛇
珊蝴蛇
玛雅珊瑚蛇
太攀蛇世界上最危险的毒蛇之一
太攀蛇世界上最危险的毒蛇之一
南部珊瑚蛇
亚马逊珊瑚蛇
五步蛇
中美珊瑚蛇
最毒的海蛇


世界上最毒的蛇就在东南亚, 海蛇应该最毒的蛇,海蛇多为神经毒,目前对海蛇的毒性研究的不多,也不像其它蛇毒有血清可以解毒,所以如果中了海蛇的毒是很致命的危险喔!  目前世界上约有700种蛇有毒,海蛇是其中最毒的一种。
种类  世界上约有五十种海蛇,台湾纪录中的大头海蛇、黑背海蛇和刺海蛇为凶猛的海蛇,其它如细鳞海蛇、黑头海蛇、饭岛式海蛇、阔尾属海蛇较为温驯。   特征 
海蛇体形与陆蛇相似,最大的差异在其侧扁如摇橹的尾部,海蛇都为有毒但其头部多与无毒的陆蛇为椭圆形而非三角形。  
分部地区  海蛇发源自澳洲与东南亚区域,它为变温动物无法在寒冷水域生存。美洲与非洲大陆南端的寒流与红海高盐度高温及巴拿马层层水闸,阻止海蛇进入大西洋,故只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。   被咬之后  被海蛇咬通常较没剧烈的感觉,有时不仅无痛且没有水肿现象;各种症状通常一开始时都很轻微,但会逐渐恶化。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焦虑、头晕、有时会有轻飘飘的陶醉感,患者的舌头会肿胀导致吞咽困难,肌肉无力可能恶化至全身瘫痪。   遇到海蛇应变方式  避免海蛇的攻击非常简单,不要刻意接近海蛇远离它,如有海蛇游近时,要保持镇定静止待它离去再行动。潜水者一定要非常小心谨慎地对待海蛇;最好是离它们远点儿。

小心毒蛇咬傷

  登山時,休息或經過蛇類喜歡棲息的草堆、石縫、枯木、竹林、陰濕處、溪畔等地時,應特別注意,若猛然接近其身長二分之一的範圍內,甚至接觸它時,很容易被咬傷。

  出血性毒蛇咬傷的症狀為傷口灼痛、局部腫脹並擴散、紫斑、淤斑、起水泡、漿液血由傷口滲出、皮膚或皮下組織壞死、發燒、噁心、嘔吐、七孔流血、血痰、血尿、低血壓、瞳孔縮小、抽搐、痙攣,6-48小時之內死亡。

  神經性毒蛇咬傷的症狀為傷口疼痛、局部腫脹、嗜睡、運動神經失調、眼瞼下垂、瞳孔散大、局部無力、顎咽麻痺、口吃、垂涎、噁心、嘔吐、昏迷、呼吸困難、呼吸衰竭,8-72小時之內死亡。被毒蛇咬傷10-20分鐘後症狀才會漸漸出現,若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、腫脹、麻木和無力等症狀時,則為無毒之蛇類咬傷,此時只需消毒、止血、包紮再送醫注射破傷風或消炎針即可。

  若不能確定是否為毒蛇咬傷,則仍需依毒蛇咬傷的急救方式處理。急救方式為:先用力擠出傷口的血液,並讓傷口的位置低於心臟,其次,在傷口上方5-10公分處綁上止血(阻毒)帶以阻止毒液運行全身,但不可綁太緊,以留下一隻食指可通過的空間為準,止血帶應每20分鐘放鬆一次,每次30秒,並且最好在第一條的上方一點再綁第二條。

  用吸吮器吸血以排出毒液傷口上覆蓋4~5層的紗布,以嘴隔著紗布用力吸吮,但吸吮者的口內不能有傷口。通常在15分鐘內吸去淋巴液和毒液、血液150-200..,即可除去50%以上的毒液。吸吮30分鐘後即可以優碘消毒傷口並包紮。儘量減緩傷者行動,迅速送醫。

野外防蛇之

1,了解毒蛇的習性及活動規律,在牠們活動的時段及地區,應特別提高警覺。

2,參加野外活動時應戴上帽子,穿著寬鬆的長袖衣褲,並穿上鞋子,最好是 皮靴。

3,活動場地應確實清場;行進時應避免緊靠山壁,並隨時打草驚蛇,因為雖然你怕牠,但是牠更怕你,不被逼急,蛇類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。

4,勿將手伸入石塊、木頭等下面看不見的地方,且在翻動木、石時應朝自己,以免其下躲有蛇類。避免用手搬弄剛死的毒蛇,因其反射動作亦會傷人

5,到野外時攜帶毒蛇急救器材及彈性繃帶,以備不時之需。

  每年的9-11月為虎頭蜂幼蜂成蛹的時節,此時成蜂的警戒性及攻擊性最強,在陰雨天及經過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,特別是少人行走的草徑、草叢時,如果太接近蜂巢的範圍,或者侵犯到它,就很可能遭到蜂螫。被蜂螫到時會出現紅腫、疼痛、麻刺感、發燒、出汗、噁心、抽搐、痙攣、休克等症狀。

  急救的方式為用消毒的針或鑷子挑出毒刺,再以氨水、蘇打水或尿液中和毒性。可用冰敷或止血帶減低毒液的吸收。若螫傷多處,可全身浸在溶有小蘇打的冷水中,若為虎頭蜂螫傷,切忌跑動,應立即以毒蛇咬到的方式急救後,送醫處理。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